时间一刻不停地迈入2018年,身处互联网和教育行业, 每到年底的这个时间节点都会引发我诸多的思考。从互联网来看,技术的革新从来没有停止, VR、AI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驱动了各个行业的变革。而教育作为一个最古老的行业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在散发新的活力与光芒。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 教育是你可以改变世界的最有力武器。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从全球范围来看,应该是可以排到前几位。 同时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 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周围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年关将至,作为一名亲历互联网教育的创业者, 第一次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做梳理并整理成文,与行业一起分享和探讨。
教育的商业模型本质上要解决两大问题
太阳底下并无鲜事, 我们现在思考的问题,在很多年前已经被前辈们考虑的很多了。所以我们把时光倒退,不需要太久, 回到10年前, MOOC 大规模产生的时间,MOOC当时的理想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学到任何知识”,而且通常是让人免费的学习。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就这样顺势应运而生。
美好的东西需要时间来卒炼成金。时移世易,如果在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一位教育创业者还在简单把老师搬到线上可以肯定这是必死无疑的一条路。在我看来,现在所有互联网教育从业者为之努力去解决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早期的Mooc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革命性地解决了学习效率问题。 然而之后的数据显示能坚持听完课程的用户只是少数。 所以随之而来的是解决学生和家长的更深的诉求, 我们该如何让用户长期在平台上坚持把一门课程学完,真正实现有效果的学习。 这就是学习动力的问题。
现在互联网的课堂上,课程的直播,与老师定时定点的互动和见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习动力,但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在探索新的路径,比如智能硬件在课程当中的应用,AI技术可以扮演何种角色等等。
流量不再是成就这门生意的一切
创新的公司都会意识到无论技术如何演变, 最终都是要为社会去创造价值。 就互联网教育这个行业来讲,我始终认为产品是根源,这里讲的产品就是老师的教研、教学与技术, 脱离这三点谈在线教育都是本末倒置的。 我们内部有一个做教育的基本商业逻辑, 以产品+服务为驱动内核,营销和品牌是围绕产品来展开的。这也是网易在做产品的一贯思路,用匠心去创新。
所以在有道, 我们坚持认为产品为王才能最大化实现用户价值 , 用做平台的思维去做教育在我们过去的经验当中被发现走不通。所以在有道, “平台”这个词是我们最少用的,这跟沿袭过来的网易文化也有很大的关系,网易一直在鼓励倡导的都是推出好的产品,靠创新和优质的用户体验取胜。
同时,我们通过过去三年做在线教育的实战经验也证明了, 市场的资源在向头部的名师IP靠拢,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所以,流量为王在当下做教育的语境下似乎并不完全适用, 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拉新永远不是绝对的难点,能否真正把用户留下来对产品产生真正的信任才是关键。
互联网教育的真正门槛在“内容+服务+技术”
我跟团队坚持认为做教育这个行业首先还是要心存敬畏的,在这里如何避免互联网低门槛带来的产品内容鱼龙混杂是一大挑战,所以我对有道精品课每个不同年龄段的项目组的要求是推优质的“精品”课程。目前能通过层层把关筛选试讲之后最终真的留在有道平台上开课的老师不到1%。在这不到1%的优质的老师当中,有道每年会拿出钱、人和资源跟老师一起打磨教研,打磨产品。 我们在2016年用5亿去孵化20个工作室——去做优质的内容。
互联网教育帮助个体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的个体, 在线学习可以完全根据用户的需求兴趣实现个人化和定制化,量体裁衣。学生可以主导自己在每个学习阶段进行何种学习,为我所用。在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前提下,如何提供好的服务,提供给用户无法复制的学习体验,让学习这件事情不再只是一节课这么简单也是我们目前在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去提供好的解决学习动力问题的服务。
身处当下这个时代,因为互联网,“学习” 不再是与学校紧紧绑定的标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是件终身的事。 那么这其中, 市场会有很多用户细分的需求等待着被满足。 目前在线教育行业还处于一个高速增长且百花齐放的阶段,入场的选手还都是在细分的赛道上做定位, 所以说目前这个行业还是非常多元化的行业。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涌入,在线教育的形态还在不断演变。 未来的在线教育应该不只是方便、高效的学习工具那么简单, 所以它创新的方向就要求我们在一个更大的图景下面谈教育。
那么忘记互联网, 去回归教育本身,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一个人的所有潜能,我和团队为能处在这样一个行业而深感责任重大。 感谢过去一年每一位对有道的关注和支持!2018戊戌年依然是变革的一年,有道会有一系列在线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 创造最大的用户价值 , 也请大家跟我一起期待!